直度手柄的存在價值就是「型」夠「酷」!?



(圖一)Canon 6D 的直度手柄(電池匣)
圖片來源:
http://www.photovideomart.com/shop/battery-grip/battery-grip-for-canon-6d-camera/
很多人購買相機時,都會一併購買多功能電池匣,亦即是香港人所稱的「直度手柄」。在街上也會看到很多攝影人帶著沉重的單鏡反光機,再加上一個「直度手柄」。「直度手柄」真直正用途是有什麼?又是否需要?

首先,介紹一下傳统菲林相機的「直度手柄」的設計原因和用途。

(圖二)135格式菲林
圖片來源:
http://www.baliphotoshooting.com/film-cameras-reborn-whats-the-difference-with-digital-cameras.html

卷裝底片與自動捲動底片的需要

傳统135格式菲林(註一)相機,曝光用的底片是卷狀的,是一條很長而沒有分隔的長膠條捲在一個金屬小筒中,結構就像日常用的拉尺(圖二)。拍攝時是要在底片曝光後,把底片拉動至另一個可曝光的底片部份,每一次曝光就形成一格一格的樣子。過去這動作一般是由手動操作,如希望底片自動捲動到合適的部分;或希望可在短時間內拍攝多張底片,即所謂連環快拍,就要加裝香港人口語所稱的「摩打」或文雅一點稱之為馬逹捲片器(註二)。

(圖三)Nikon FE with motor drive MD12 and Nikkor AI 24mm lens
By Trond Kvitvik (Own work)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馬達捲片器原本是機械產品,以馬逹帶動齒輪,拉動菲林,馬達運作需要大電量。過去相機機身內只是配備兩粒小小的鈕型電池,電源一般都只是為相機提供測光和快門等耗電量低的電子操作沒有足夠電量驅動附加的馬達捲片器。所以過去的馬達捲片器需要同時容納多枚電池,自給自足所需電力,加上馬逹及齒輪系統,重量就不會太輕(圖三)(圖四)。這是馬逹捲片器的一大缺點。

我們握著的:是馬逹捲片器
(圖四)Nikon FM2 with motor drive MD12
and Nikkor 105mm lens

圖片來源

http://www.mir.com.my/
rb/photography/companies/
nikon/htmls/models/htmls/
fm2nbigmd12.htm

一般來說135格式單鏡反光機的馬逹捲片器,就是所謂的「直度手柄」。 把馬逹捲片器安装於相機的底部,從背後看,右前方向上再伸出一條柱狀部份。底部的空間是安裝電池,右前方伸出部份就可配合相機原有外型,設計成一個手柄狀,方便手握,抵銷外加馬達捲片器的重量。

增加相機底部空間,成了直握時省力的方便

我想也是因為馬達捲片器下部安裝電池部分的外型,安裝在相機的底部,會凸出一個頗大的部分,那麼就可多了空間用手抓著,由於直度拍攝時,相機需要以鏡頭光軸為軸心,作90度的旋轉(詳見圖五)從正面看,原本相機的底部就成了相機的左方,令直度拍攝時,右手握著原本是安裝在相機底部的「馬達捲片器」電池匣部份,就不需將握機的右手抬高至額頭(圖五右方),握機時可省力一點,也更穩定。這樣握著相機,沒辦法按動原本的快門按鈕(圖五左方為原本的快門鈕位置),那麼就要多加一個快門按鈕在「馬達捲片器」正面的左下方,方便我們右手按鈕,直度拍攝時才會有實效,否則只可握著手柄,但按快門時又要重新移動右手,多餘的是。

(圖五)

所以,傳统菲林相機的「直度手柄」或「馬達捲片器」有二個原因出現:(一)短時間內自動捲動底片;(二)省力。


現代數碼單鏡反光相機,沒有了拉動菲林的需要,馬逹捲片器的功能也消失,為什麼還會有外加的「直度手柄」?是純為直度拍攝時,手握相機時的需要嗎?

實用時,無論是否有「直度手柄」,我們都可有不同的手握相機姿勢達到直度穩定拍攝的自的。以千元以上購買一個只供直度拍攝時用的手柄,不太化算吧!

如此看來,只餘下一個省力的理由去保留那「直度手柄」,夠充分麼?就是省力,外加一個手柄,怎麼說也是會重了的。一加(手柄重量),一減(易握省力),最後有效益嗎?為什麼還需要外置一個「直度手柄」呢?

有些人還會說:加裝了「直度手柄」才酷,才有形,夠專業。作為茶餘飯後的一則笑話,我還可以接受,但如果你真的是如此態度的攝影人,對不起,我會瞧不起你呢!

以下談談數碼相機的「直度手柄」(多功能電池匣)的另一個用途,就是電源供應

不可靠的電池

先說說一個有關相機電源的慘痛經歷:在一次宴會拍攝中途,相機的電池用光了,一般來說那只是很平常的事,大部份以攝影糊口的人都有這類經驗,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換電池,我一向拍攝宴會,都會隨身帶備多一兩顆後備電池。而且也練得雙手敏捷,不需眨眼之間,就可換好了電池。但缺點是電池也會有故障的。我的慘痛經歷就是縱使帶備了足夠的後備電池,但都很巧合地在同時間出現問題。當第一顆電池差不多用盡時,我等待有空檔就更換第二顆電池,不料那顆本應充足電量的電池沒有提供充足的電量,顯示屏顯示將會沒電量。我立刻更換另一顆(第三顆)充電池,但很不幸也沒有給我充足的電量。兩顆後備的充電池都沒有正常運作,那工作就泡湯了!

電源供應是數碼年代的關鍵

災難過後,反思解決辦法。更換電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如何熟練的手法也需要時間。在那更換電池的數秒鐘內,可能發生的精彩事情則未可及時記錄。決定性的瞬間隨時會到,這對於拍攝宴會或新聞的工作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當然,可以用時間和一點損耗來解決:就是不要讓電池使用到最後一秒,相機不能操作才更換電池,因到那時,可能就是要拍攝的時刻。換電池就會白白目送精彩事件的消失。較保險的做法是當電池差不多用盡時,別可惜那餘電,就先把握空檔時間,更換新電池。事實上,一個拍攝項目,很少會完全一點空檔也沒有的,所以這解決方法,在大部份的情況也算是可行,但當然不是最好!

(圖六)MD-200多功能電池匣
圖片來源:http://www.digitalreview.ca/cams/nikond200_page2.shtml

備用電池和預先知道電量狀態是必要的

所以我發覺數碼年代的機身,不但要預備後備電池,還要有一個能源的多樣性和緩衝區,在一顆電池未完全耗光前,就要預先了解跟隨使用的那顆備用電池是否有良好的電量,而「直度手柄」就是解决方法。

例如圖六的多勁能電池匣,它既可作「直度手柄」,同時提供容納兩顆充電池的空間,在第一顆電池使用時,已可以看到備用電池的狀態,第一顆電池耗盡時,備用電池就立刻補上,而當備用電池使用時,可以有很長的時間讓我去等待機會更換第一顆已耗盡的電池。剛補上的這顆電池就成了新的備用電池,如此類推循環不斷,使用中的電池和備用電池不斷的交替承接,永無止息。如果中途發現新安裝的備用電池有問題的話,可待有空檔時才更換,因在電池匣內的另一顆電池可運作一段頗長的時間,不會防礙拍攝進展,拍攝連貫得更好。

「直度手柄」的另一個優點是能源的多樣性——多種電池的兼容。以藝康的MB-200為例,它可以兼容專用的充電池和一般較容易買到的AA制式電池,如果備用的所有充電池都不能使用,也可以購買AA電池操作應急。

多種電池的兼容讓相機使用週期延長

再者有些直度手柄可兼容多於一種電池制式,也帶來另一個方便,就是當相機隨歲月漸老時,原廠的專用充電池慢慢地也在市面上消失,亦可能會停產該型號的充電池,如果買機身時沒有預先購買多顆的專用充電池(一般用家也不會吧!)。那麼後果是災難性的,就是你的心愛機身會在操作良好的狀態下,因沒有電池而報癈,永不超生。或因電池使用多了,電力供應表現下滑,影響機身的拍攝使用時間,多可惜!

一般來說,機身的壽命會比充電池的壽命下滑得慢很多。如果使用正確,又保存適當的話,我相信一般相機機身使用十年八載不會是問題。但現今的電池,尤其是原廠的專用電池,當出產後數年,有些型號就已經會斷市。那就要購買代用電池,接受非原廠的次級質量。不然,「直度手柄」就是一個既可為機身增值,又可使用常見的AA電池的方便好配件。至少,在我們可見的未來,AA型的電池也不會停產吧。所以現代的所謂「直度手柄」,不是馬逹了,而是一個「多功能電池匣」。

總結

專業攝影人大都會加裝直度手柄,就是為了(一)充電池的不間斷供應;(二)了解備用充電池的狀況;和(三)電池的多兼容。而非為了「型」,或形象問題。如果你是為了「型」而買了「直度手柄」,我會向你說句,不要儍吧!嘿嘿!留著那千多元作旅費,或資料搜集的費用,多去不同地方,多拍攝會更值得。


註一:底片在香港口語都叫作「菲林」是英文Film的音譯,叫得普及了,就書面也有人寫。由於是卷狀,又稱膠卷。
註二:片即底片


多謝你看畢上述文章,你的一點經濟支持,對我是莫大的鼓勵,謝謝!
Support

留言

  1. Good!但我也買了一個,除了型之外,真係重左.......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閒時和郊遊拍攝時,我不會加個直度手抦上去。

      刪除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